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半干旱盐碱化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顺利通过现场验收
受科技部委托,“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组织现场验收专家组于2010年8月10-11日在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对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系统重建技术与示范”重大项目中的“半干旱盐碱化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06BAC01A08)”课题进行了现场验收。专家组成员有:科技部社发司副司长兼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杨劼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欧阳志云研究员,中科院植物所黄建辉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秀彬研究员,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赵新全研究员。验收会由科技部863资环办公室王顺兵博士主持,中科院资环局生态处庄绪亮处长、黑龙江省科技厅社发处高艳丽副处长、课题组全体人员参加了验收会。验收会期间,科技部新闻办于红绫处长、科技日报社记者张文天主任、国家地理杂志记者杨嘉敏主任全程进行了跟踪报道。
8月10日上午,验收专家组首先听取了课题组长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刘晓冰研究员关于课题整体执行情况的汇报,东北师大郭继勋教授、东北林大闫秀峰教授、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倪红伟研究员、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韩秉进、张晓平和刘兆礼研究员等各子课题负责人就各自研究的进展与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
下午专家组及课题组人员赴杜蒙县他拉哈镇先后对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地生态治理技术试验与示范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就一些治理技术实施问题进行了现场讨论。
在重度盐碱地人工修复模式试验示范区,验收组专家对节水灌溉碱茅种植等技术方法在重度盐碱地治理中的应用效果表现出极大兴趣,对3000亩中度示范区的盐碱化草地精准生态恢复模式的应用给予赞赏。在轻度盐碱地复合治理模式试验地,课题组成员现场详细汇报了耐盐碱高价值植物品种筛选及其种植技术情况,并对筛选的长穗香谷等作物品种在试验基地所在乡镇的推广效果进行了说明;在盐碱地以稻治碱模式试验地,专题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不同技术措施下的水稻生长情况,以及芦苇湿地对稻田尾水中盐分的吸附作用与效果,说明了发展适于地表水丰富地区盐碱地开发的稻-苇-鱼综合治理模式的良好发展前景。
8月11日上午,科技部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了由专家组成员、杜蒙县张雪夫副县长、杜蒙县工科信局刘金密局长等地方科技主管领导、以及课题组成员参加的有关课题实施情况的讨论会。
验收专家组认为该课题经过4年的试验与示范,探索出了一些解决苏打盐碱化土地植被重建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模式,为苏打盐碱化土地生态恢复治理提供了范例,已全面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示范区建设及相关考核指标。同时也建议加强苏打盐碱化土地生态恢复治理模式的长期试验示范与应用推广工作,注重治理模式的实用性与适用性,并进行科技成分的提炼,以更好地从科技上服务于广大苏打盐碱化地区的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