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简介
2014-04-14  |  作者:  |  【  】 【打印】 【关闭

概况 

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豆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2012年进入院级重点实验室序列。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已成为研究所优势学科,围绕大豆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开展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系统发育学、整合生物学原始创新性研究,解析控制大豆产量、光周期反应、脂肪酸及蛋白质代谢、逆境胁迫的主效基因及其调控网络,获得重要分子模块并应用于育种实践,通过设计培育大豆新品种,为解决我国大豆危机提供科技支撑。 

总体定位、目标与研究方向 

1.总体定位 

围绕国家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立足地处高纬寒区的黑龙江、内蒙古、吉林,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海伦综合试验站为平台,开展大豆创新性应用基础研究,解决农业生产迫切需要的高产、优质、抗逆、养分高效利用、广适性作物新品种培育中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问题。 

2.目标 

实验室发展的目标是开展大豆生育期、产量、品质、抗逆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工作,建立基于全基因组信息的大豆品种分子设计育种体系,并通过育种实践验证,培育高产、优质、抗逆、广适性的大豆新品种和创制新种质,为创立大豆品种分子设计知识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3.研究方向 

1)大豆光周期调控开花的分子机理   

从全基因组水平揭示大豆光周期调控开花的基因网络和关键位点或分子元件,为大豆产量和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基础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大豆产量品质形成的功能基因组学  

通过精准鉴定大豆生育期基因型,选择生育期相同遗传背景的不同生态区的大豆资源为试材,运用全基因组水平的GWAS 分析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方法,同时构建遗传群体,解析大豆产量构成的分子模块,为高产大豆品种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3)大豆抗逆的分子遗传机制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抗干旱、低温和盐碱的控制基因和核心调控元件,鉴定其在大豆抗逆中的作用,阐明大豆抗逆的分子遗传机制,为大豆抗逆分子设计育种提供重要分子模块和理论支撑。 

4)分子模块耦合与新品种选育   

利用复杂网络模型的分析方法,研究控制大豆生育期、产量构成因子、抗逆等重要性状的分子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各模块间的关键连接路径和相互作用主要位点或重要调控元件,为分子设计创制新材料提供多个优异性状聚合的分子模块,为培育丰产、优质、抗逆、广适应性的大豆新品种提供新方法和技术支撑。 

附件下载